都说利率普降,为什么我的首套依然上浮25% ?利率维权

搜狐焦点杭州 2018-12-17 07:59:2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临近年底,对于买房人来说,好消息除了房源选择多了,还有利率上浮比例下调了。事实上,对很多购房者而言,利率下调是一件更值得高兴的事情。 不过,一位陈先生找到小西,告诉我们他的首套房贷利率上浮,依然高达25%!这让他烦恼不已。 陈先生购买的是位于之江的禹洲滨之江项目。 在今年9月份项目的一次加推中,陈先

临近年底,对于买房人来说,好消息除了房源选择多了,还有利率上浮比例下调了。事实上,对很多购房者而言,利率下调是一件更值得高兴的事情。

不过,一位陈先生找到小西,告诉我们他的首套房贷利率上浮,依然高达25%!这让他烦恼不已。

陈先生购买的是位于之江的禹洲滨之江项目。

在今年9月份项目的一次加推中,陈先生幸运的摇中了,选到了一套高层小户型。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这竟然成为自己烦恼的开始。“现在发现项目不仅精装严重减配,利率上浮也比别家都要高!”

陈先生的是省直公积金,禹洲给省公客户提供的合作银行就只有一家兴业银行。“没有别的选择,但当时兴业的利率上浮达到了25%!”面对这么高的上浮比例,陈先生并没有马上办理贷款。几个月过去,当媒体消息里铺天盖地都是利率下调,甚至部分都降到10%以下时,陈先生再度咨询了自己的银行业务员,但没想到,得到的回复依然是:公积金组合贷上浮25%,纯商贷上浮20%

陈先生在业主群里问了一圈,发现面临25%困扰的不止他一个,只是部分购房者已经被迫接受了这个超高利率上浮

让陈先生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在利率普降的情况下,兴业却对禹洲的客户毫不松口?禹洲为什么只提供一家银行,完全不给客户选择的余地?是不是真的存在银行给开发商快回款,开发商默认银行收取高利率的情况?

事实上,小西此前也在《那些“万人摇”中的幸运儿,也开始维权了》一文中,提到过利率维权事情,不少网友纷纷在下面留言刷屏,可见这种情况事实上让很多购房者感到苦恼。

如万科未来城二期的业主,不满于开发商固定银行、首付必须四成,且利率上浮高达25%的做法;

同样,中国铁建西湖国际城的业主,也对开发商银行选择少,首套一律上浮20%提出不满;

红盘万科西雅图的业主,在8月买房时,也遭遇到了首套利率上浮20%的情况。

可以说,这样的情况在这一年里颇为普遍。从最初的上浮5%,到较高上浮25%,业主面临的将是高达几十万的支出

虽然利率上浮情况比较普遍,但是让业主普遍不满的点在于开发商固定银行,选择面少,甚至固定上浮比例超过同期其他楼盘

目前,虽然有多个项目的业主对此情况提出质疑,但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利率维权事件爆发。但是在深圳,早就打响了全国利率维权的排名前列枪。

深圳万科星城的业主因房贷利率上浮比例超过边上同期项目发起维权。之后,项目官微发布公告称,与合作银行沟通,同意将较低按揭利率降至上浮10%;约1个小时之后,该公告被删除。随后,深圳万科官方公众号发布公告回应利率事件,称“公司完全支持银行的市场化利率定价,每位客户的按揭利率将由客户与银行具体协商,请客户向各银行确认相关按揭政策。”

在所有调控手段中,“调整贷款利率”虽然不是最致命的一招,但却是最敏感的。很多时候,开发商合作的银行,利率往往偏高,那么购房者是否能自由寻找,或者让开发商再增加合作银行?小西也专门咨询了多名业内人士,大家都表示,不太可能。

有银行人士表示,客户必须要在开发商限定的有合作协议的情况下选择银行,由于是期房,银行为预防风险会要求开发商做担保,银行才会给购房者房贷。如果没有签订合作协议,开发商不会单独出具担保函给购房者自己找的银行。

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开发商通常会优选放款快、额度充足的银行进行合作。为避免银行放不了款的风险,开发商会对其进行资质评估,一般情况下,在确定合作银行之后,后期不会再增加。

开发商能否左右房贷利率,成为这场口水仗的焦点。此外,为什么同一银行对不同楼盘执行不一样的贷款利率,也让购房者疑惑

小西咨询了几位银行工作人员,开发商左右房贷利率变化的可能性较低,但如果开发商资金压力较大,可能会选择与较高利率、资金充裕的银行合作

在投诉中,开发商指定合作银行的方式也备受诟病,业主认为,其选择空间变小,难以拿到市场上较低的贷款利率。据小西了解,开发商指定贷款银行是取得预售许可证审批的前置条件,这是国家从金融监管安全角度考虑的制度设计。

冷淡的市场下,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起敏感的购房者关注。

面对差异较大的利率上浮,很多购房者“不患贫而患不均”。虽然房贷利率确实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也出现不同,但从现在购房者投诉的内容来看,大家普遍还是对于未知信息的质疑,怀疑“有猫腻”。

确实,从银行和开发商来说,需要让每一项操作,都更加公开、透明。

利率的浮动虽然属于正常行为,但幅度和范围须在合理范围。同时对不同项目采取不同利率,在操作上是否会存在违规的可能?现在调控的重点,均在于稳定市场的各种销售行为,那么未来是否能加强对银行利率的监管?

未来,还有很多需要做。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