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浙江要做哪些大事?这份文件都讲清楚了!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来源:浙江发布
“十四五”规划《纲要》
1月30日,省十三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决议,批准《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这是浙江进入新发展阶段编制的排名前列个五年规划。
昨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纲要》的起草过程、主要内容等。
“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历时2年多来,为做好《纲要草案》起草,浙江开展了扎实的前期研究工作:坚持系统推进,成立起草专班,“两下两上”征求省级部门和地方意见,制订省“十四五”专项规划目录。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省政府领导分别带队赴基层调研征求意见。组织开展公众建言献策活动,共收集人民群众提交的建议3156条。
“十四五”规划涉及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浙江的整体发展,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景。发布会现场,发言人回答了不少大家关心的问题。这次规划《纲要》设置的指标体系比较创新,主要是怎么考虑的? 主要考虑了三个方面: 紧扣国家要求的同时体现地方特色。既满足统一规划体系和上下衔接的要求,国家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均纳入了浙江省《纲要》,又在具体指标选取时充分体现浙江的特色。 全面系统的同时突出重点。《纲要》围绕省委《建议》提出的7个方面分目标,均设置了相应的量化指标。此外,重点围绕人的需求来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社会民生类的指标是八大类里面指标项最多的一类,其次是生态环境。 体现走在前列目标导向的同时兼顾补齐短板的问题导向。既要扬长板、固优势,立足“十四五”时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目标,充分体现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又要补短板、强弱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提出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率先突破”指示精神,加快补齐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
当前外部环境十分复杂,对浙江而言,“十四五”需要抓住哪些机遇?防范应对哪些挑战?
“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面临比以往更为深刻复杂的发展环境。从省内来看,“五重机遇”凸显:
“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为浙江省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带来了新机遇。
数字化变革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新经济快速发展,为浙江发展注入新活力。
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为全省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节点、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枢纽,加快浙江全球价值链和市场布局、加快发展转型带来新空间。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红利以及碳达峰和碳中和实践新要求,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能。
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指引,为浙江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基础上,更快一步率先突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带来新契机。
浙江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世界经济低迷和全球化逆流加大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风险,人口老龄化、社会转型和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频发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新的挑战。浙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够强劲,城乡区域发展依然不够平衡,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领域仍存在短板弱项。
针对“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浙江是如何谋划的?
铁路建设方面
持续推进高速铁路网建设,加快杭温、杭绍台、甬舟、通苏嘉甬、沪乍杭等项目建设实施;
加快普速铁路网布局,推进港口后方铁路通道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实现与国家干线网的高效贯通;
全面推进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打通铁路疏港、进企、入园“最后一公里”。
都市圈轨道交通网建设方面
率先在杭州、宁波都市圈基本建成以城市轨道交通和市域(郊)铁路为主的轨道交通圈;
在温州、金义都市区初步建成覆盖中心城区与重要城镇、组团的市域铁路网;
在长三角区域构建环太湖生态旅游廊道和江南水乡文化旅游廊道,形成杭州、宁波都市圈与上海、苏锡常都市圈的协同联动。
至2025年,全省轨道交通运营网络规模达到1300公里,实现轨道交通重点城镇覆盖率达到60%,日均保障近800万人次出行。
公路网络优化方面
加快高速公路网建设,推进杭绍甬智慧高速、杭淳开、甬舟复线、瑞平苍等重大项目,建成环杭州湾1000公里智慧高速,畅通跨省跨区域通道;
推进低等级国省道改造建设,建成国省道3000公里,提升网络化水平;
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新改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省。
到2025年,全省公路总里程12.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6000公里,实现高速公路10万人以上城镇覆盖率达90%,乡镇三级以上公路全覆盖。
航空体系建设方面
进一步提升杭州机场长三角核心枢纽机场地位,打造智慧型机场,培育国际枢纽功能;
提升温州、宁波等机场保障能力,加快金义国际机场前期,有序推进宁波机场四期、温州机场三期等项目开工;
基本实现全省航空服务全覆盖,建成丽水、嘉兴机场,提升台州、舟山、义乌、衢州等机场保障能力,进一步形成省内互联、国内畅通、全球联通、多元立体的航线网络。
到2025年,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1.2亿人次,民用机场货邮吞吐能力达300万吨,A2及以上通用机场数量达20个,打造长三角高级机场群的“金南翼”。
“十四五”时期,浙江能源领域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有哪些举措?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从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24%,煤电装机占电力装机比重从目前的47%下降到42%,主要采取的措施有:能源供应侧:加快结构优化,构建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 电力方面,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实施“风光倍增工程”,到2025年风电光伏装机在2020年基础上翻番,达到3400万千瓦左右;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到2025年核电装机达1100万千瓦以上;合理开发抽水蓄能,到2025年抽蓄装机700万千瓦以上。同时提高天然气机组的发电时间。 天然气方面,加快宁波舟山LNG接收中心等沿海LNG接收站建设,到2025年,LNG接收中转能力达到2300万吨/年以上。加快天然气主干网建设,到2025年,全省天然气管网运营里程达4200公里,新增天然气输送能力200亿方/年。能源消费侧:着力绿色转型,构建节约高效的现代能源消费体系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控新增耗煤项目,提高煤炭用于发电的比例。加大落后燃煤小热电、燃煤锅炉淘汰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扩大清洁能源消费。加快电动汽车推广使用,加大综合功能服务站、充电桩建设。到2025年建成综合供能服务站800座以上,智能公用充电桩达到5万根左右,自用充电桩25万根以上。推动氢燃料在用户侧的应用,到2025年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辆以上。同时积极扩大天然气利用。
着力推动能效提升,对标能效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传统工业领域节能改造提升,建立节能激励导向机制。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加快未来社区建设,打造多能集成、节约高效的低碳场景。
培育能源消费新业态。在园区、港口等集中用能区域开展综合能源服务试点,鼓励综合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农林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新能源数字化运营系统、共享高效智能交通系统、绿色数据中心等能源互联网和智慧用能新模式,打造主体多元化、领域多样化、服务专业化的综合能源新业态。到2025年,建成一批产业园区、公共建筑、数据中心、未来社区综合能源服务系统试点项目。
“十四五”期间,浙江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有哪些部署和安排?
实现更高质量的老有所养。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能力,促进医养康养结合,推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养老事业发展。到“十四五”末,培育1000个康养联合体,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到25人。
实现更高质量的老有所医。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制度,积极推进全民参保。到“十四五”末,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7.5张,比“十三五”末增加1.51张。
实现更人性化的老有所便。加快出台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工作方案,加快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出台全省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提升计划,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100个,在“十四五”期间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慧社会”。
实现更人性化的老有所为。适度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岗位,营造适宜老年人的就业创业环境。
实现更人性化的老有所学。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推动全民终身学习。优化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实现更人性化的老有所乐。发展银发经济,打造高质量老年产品供给体系。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加强婴幼儿托育服务,到“十四五”末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增加到4.5个,让老幼乐融融成为老年人美好生活场景。
下一步浙江将如何推动“十四五”规划有效实施,如何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进行任务分解。把“十四五”规划明确的各项目标、14项战略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部门,而且要细化分解年度的工作目标和推进举措。同时建立健全规划监测实施机制。
完善规划实施要素保障。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各部门加快制定与规划相匹配的财政、用地、用海、用水、碳排放、排污权、能源消耗指标等保障方案,优先保障规划提出的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所需要素资源。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规划明确的重大产业、薄弱领域的支持。
体系化推进规划实施。健全全省三级四类规划体系,充分发挥“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战略导向作用。省国土空间规划要为重大战略任务落地提供空间保障,《纲要》提出目标任务很多都要在省级专项规划、省级区域规划和市县规划层面予以进一步细化落实。省级“十四五”专项规划原则上将在今年一季度印发实施,市县“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将于近期相继提交地方人代会审查批准。
同时,继续加强规划宣传,推进规划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广泛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磅礴力量。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