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日:「流浪椅子新生计划」限时展览亮相杭州城市阳台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21年10月31日,世界城市日当天,一批“流浪再就业者”出现在杭州钱塘江边的城市阳台上,引来了市民朋友好奇的目光。
TA们是一把把造型各异的椅子。
这些如今独具趣味性,为游客及行人提供休息场地、互动场景的公共物品,曾是老旧、破损的椅子。而这项针对废旧椅子进行设计改造,令其重回公众视野的行动,正是万科杭州发起的「流浪椅子新生计划」,旨在挖掘被遗忘资源的潜力,启动再生的力量,让城市焕发全新的生命力。这也是万科杭州对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探索。
“无废”是势在必行的城市发展新趋势
随着近几年城市的高速发展,工业繁荣遗留下的环境问题,短期经济带来的资源过度开发与浪费,日日递增的快递纸箱和外卖垃圾……种种现状愈加推挤、侵占、破坏着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而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却日趋严重。据统计,每年有超过1300万吨的塑料被遗弃在海洋,中国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高达3000多万吨,过度依赖不可再生资源,对环境生态系统系统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源头废弃物减量和充分资源化利用是十分重要的途径。2020年,作为全国首位,浙江以省政府名义部署开展全域“无废城市”。8月,杭州紧跟着出台《杭州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在“无废城市”这一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将成为衡量城市发展与日常生活的全新指标,持续推进固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无废,不是不生产;可持续,不是无限拉长“物”的初始属性,不是静止、一成不变,而是去维持、放大、增添“物”的生命力。从城市最小的“细胞单元”入手,聚焦于“物”的再生与流动,兴起所处空间的生命力,是「流浪椅子新生计划」思考与创作的原点。
用椅子探索城市“兴”生力
10月31日,以“世界城市日”为契机,「流浪椅子新生计划」限时展览在杭州城市阳台呈现。从废弃到回收,从设计到再生,围绕一物多用(Single for Multiple),物尽其用(Everything as Fullest),小材大用( Small for Great),私器公用(Private for Public),知以日用(Knowing by Daily)的原则,用此次行动重新定义日常,重新发明日常。
展览上“席梦思”的椅子、“来自马背上”的椅子、“邂逅”的椅子、“种草”的椅子.......由品物流行、任敏、武子杨等设计师和中国美术学院学生团队协同设计。
在改造流浪椅子的过程中,团队以“一物多用”重新理解物我关系,以“物尽其用”延长生命周期,以“小材大用”向自发设计学习,以“私器公用”将其重新用于社区并重塑公私关系,以“日用而知”重新定义日用并重新发明日常。最终让每一件作品在兼顾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同时,还能够透出其背后浓浓的故事感。
所有被改造过的椅子既是展品也是日用品,鼓励市民的体验和使用,友好开放的多元城市空间,为市民提供坐下来欣赏风景,交谈的美好场所,让人与人之间化解隔阂,通过坐下来,拉近距离。
接下来,改造后的流浪椅子将重新回归社区,成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给人们带来景观与人际心理空间上的微更新,为行人、邻里、初来乍到者带来歇息、欣赏城市风景的休憩站,继续发光发热。
「流浪椅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触点
「流浪椅子新生计划」是在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指导下,由万科杭州和大屋顶文化主办、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社会与策略研究所策展的公益行动。以社区微更新的方式,将废弃椅子回收并改造,重新回到社区空间。设计过程中,由跨界设计师、学生团队、社区居民共创,是以社会美育协同机制为策略,投入社会活化的公益事业。
从9月22日发起征集活动开始,到10月31日展览呈现,历经一个多月,椅子们在艺术创作中焕然新生。现在,人们聚在城市阳台,或路过歇脚,或坐下眺望美景,或打卡拍照。杭州人共有的阳台,变身成了超大平层“会客厅”,这处杭州观景平台,因为“椅子”的加入,往后也将衍生出更多人文场景,先锋艺术展览、露天电影、小型乐队show、脱口秀表演等等,人们乘兴而来,也能尽兴而归。
除了旧物活化再利用,拓展户外空间功能之外,「流浪椅子新生计划」也是一个有关生态和社区的再生计划,万科杭州希望透过这项“兴计划”,在“永不落幕”的滚动展出中定义物质与观念的“可持续”,从而直面现代产品在消费社会中日益短周期化、乃至始乱终弃的常态。
而这项看似渺小的行动,也可以看到“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兴”力量,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摸、与己无关的,而是真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点滴。每个人都能以“长期”、“可持续”的状态,共同参与构建有趣、有价值、有体验的生活场景。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